普惠金融行业竞争,普惠金融行业竞争分析

作者:教营金融网 2024-04-16 04:21:4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普惠金融行业竞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普惠金融行业竞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今金融市场监管趋严,普惠金融是否还有现实性?

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摆在首位的永远是融资难。

普惠金融行业竞争,普惠金融行业竞争分析

绝大部分个人和小微企业被排除在正规金融产品服务范围之外。那么日均万2-万5的利率是否贵呢?在年化24以下的利率,国家保护债权人收取利息的权利,24到36之间,双方协商解决,36以上,债务人有权不支付超额利息。据微众银行表示:如果线上放款很便捷,那么承担12-18%的年利率,虽然超过银行正常利率很多,但是省去填写资料,跑银行,沟通等很多成本。其实可能也就几百块钱的差别,但是这种钱可能解决人们的大问题。所以普惠金融,重点不是利息,而是可获得性。只要能在较为合理的成本之内拿到资金,这就是合理的,所谓市场化原则,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个逻辑在消费贷中已经充分体现,但是消费贷确实是毛孔中带血,很多极高的利率换来极高的利润,去冲销极高的不良。这个商业逻辑可以行得通,但是要控制人性的恶,欲望的扩张。提高消费贷供给侧和需求侧的门槛。

而在消费贷之外,生产型的贷款是金融对实体经济最大的驱动力。

生产型的普惠金融可以借鉴消费贷的思路,用适当的利差去匹配可能的坏账损失。给农民发放的购买种子化肥的贷款,给小商贩发放的购买原材料的贷款,给小企业主发放的扩建厂房的贷款,这种贷款能够产生价值。这也是为什么国家三令五申让银行要给小微企业贷款,甚至在价格等多方面提出要求?但是这些要求行政色彩浓厚,特别是价格的限制使得业务生命力不强,如金融机构给小微企业的贷款坏账率约为4.8%,而如果按照行政命令要求,平均利率为5%,因此金融机构肯定动力不足。

互联网大数据破题普惠金融,核心是数据和模型

普惠金融业务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信贷工厂模式,将对公业务批量化,类似个贷的模式,对抵押物较为倚重,一种是德国IPC模式,利用信贷员尽职调查,熟悉情况,适合于熟人社区,贴身服务,信贷成本较高,但是风险可控,额度较小。在中国,互联网经济已成规模,且幅员辽阔,通过蚂蚁金服,微众银行等具有实力的互联网金融与广大的传统金融机构合作,也许可以极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用精准的风控能力将坏账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再加上资金来源及成本的控制,共同促成普惠金融的持续经营。目前风控的核心问题是信息来源主要是什么?如何获取?第一个问题,各地成立数据管理局,税务部门也逐步对开发数据持开发态度,但须经过本人同意,且需要与各地税务部门逐一沟通,各地接受程度不同,有的开明,有的保守;第二类数据就是公安的个人身份数据,法院诉讼,征信信息等。

政府还需加大支持力度。

建立准入门槛,逐步放开微众银行经营区域,设立政策性担保机构为普惠金融提供担保支持,对金融机构的普惠金融业务减免营业税/增值税,且要有差异化,笔数越多笔均越小减免力度越大,探索财政资金直接设立普惠基金,适度补贴银行坏账;如果出现不良,在程序合规合法前提下且无渎职受贿情况下要免于信贷工作人员责任等。

我是周丛依,欢迎关注我头条号,国有大行多年投行经验,全球风险管理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普惠金融行业竞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普惠金融行业竞争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