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金融行业,ipo 金融

作者:教营金融网 2024-10-21 11:57:09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ipo金融行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ipo金融行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蚂蚁集团由科技公司变成金融公司,对它有什么影响?那腾讯呢?

一、科技公司的估值远高于金融行业。上百倍估值的互联网公司多的是,改成金融公司,意味着它的估值可能从两万亿变成两千亿。投资者损失惨重,尤其是中晚期投资者。这些人会不会饶了马云,不好说。

ipo金融行业,ipo 金融

二、金融机构普遍有各种准备金制度,比如银行有存款准备金。这笔钱是什么呢?这么说吧,你银行要吸收一个亿的存款,必须有两千万放在央行,能放贷的只有八千万(不考虑各种杠杆的放大效应),这两千万是应急的,防止出现意外情况,比如挤兑时无力兑付,伤害储户利益。这意味着资金成本大幅度增加。

三、科技公司意味着蚂蚁金服支付宝现在从事放贷却不承担金融风险。它现在的模式是,我提供信贷和消费资料,然后出一点担保金,大概2%,然后银行拿着我的信贷资料去向客户放贷。换句话说,你从支付宝拿到的商业贷款、花呗、借呗,98%的钱都是银行出的,但支付宝要分50%的利润。

也就是说,现在它只要付100亿,就能放5000亿贷款,按年利率18%计算,它一年能收回900亿利息,50%就是年利润450亿,450%的利润率。贩毒利润比这差远了。

但如果转成金融机构,它要放5000亿贷款,在银行它得存入1000亿准备金。利润率一下变成40%,差太远了。

一方面估值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利润急剧下降,同时准备金会占用大量资金,投资者压力也会大增。

这个差别可不是一般的大。

影响有以下几点:

1.政府监管加强 科技公司的监管和金融公司完全不同,科技公司的营收,利润,人员等管理无需向政府机关备案或者联网管理,金融公司的营收和利润将有一行两会联网监管,并符合巴塞尔协定III,也就是出入流水面向监管层是透明且可穿透的,比如最近央行对全国4000多家银行进行压力测试,就是采用联网方式测试看看银行的风险敞口控制和支付能力是否在面对金融危机时有保障。同时,金融公司的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需要对应的资历和资质,不是所有人都能做金融的。

2.对应公司市值不同 科技公司在上市的估值要比金融公司高得多,一般信息科技公司估值都在30-60倍,金融公司要低得多,看看市面上的银行和非银金融公司的估值,大多在30倍以下,也就是蚂蚁不值原来评估的那么多钱了。

3.业务范围缩窄且营收下降 金融公司因为监管原因,是不能混业经营的,投资业务和储蓄业务要严格分开,蚂蚁之前什么都可以做,变更以后可能很多就不能做了,对应的结果必然是营收下降。

至于对腾讯的财付通影响和蚂蚁是一样的,营收,利润下降,监管加强,然后公司不再那么值钱了。

影响是全方位的,未来整个业务方向都会有调整!

监管强化蚂蚁集团:为为避免金融系统产生风险冲击我国经济安全,国内监管层对所有金融机构都有全方面的监管,有各种法律法规来予以规范。

蚂蚁集团一旦变成金融机构,那么其各方面的业务运营都必须符合相关的监管机制。这也意味着很多业务蚂蚁没办法在为所欲为,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比如就拿支付宝业务来说,这块属于第三方支付业务,从今以后就只能限定在支付结算业务,就无法再去做其他业务了。再如花呗业务,其本质就是放贷业务,和银行信用卡属于同等性质,那么未来就不再是谁都可以开通花呗了,必须要采用和银行类似的审核机构,加强风控只能给符合资质的用户开通。这里面涉及的资质就包括的资产、征信等各方面内容。

此外,作为金融机构蚂蚁集团的业务必须有拆分,不能有关联交易,需要有各自独立的子公司。

而以上这些内容,其实近期的监管层再度的约谈已经说得很明确了。蚂蚁未来能做的就是老老实实的整改,还想到处掀风浪那就是嫌自己死的不够快了。

利润降低营收减少:以上的变化都将决定这未来蚂蚁无法再大肆捞钱了。

比如之前的借呗花呗放贷业务,仅仅想通过小部分资金去撬动万亿资金规模来给牟利,今后就根本无法实现了!蚂蚁真想要做万亿资金先得把自己的本钱给缴足了,否则想都不要想。

再有,之前蚂蚁很多的所谓金融创新其实都是钻法律空子打擦边球来实现的,比如之前蚂蚁IPO前的打新,竟然是自己卖自己的基金产品,妥妥的钻空子。如果按照金融机构的监管方式,他根本都没法开展这类业务。蚂蚁现在很多搞的花头银行其实也都能搞,但银行因为是金融机构有强监管,根本没法整。

因此,未来的蚂蚁赚钱能力将会大大缩水,同时也意味着即便蚂蚁还能上市起估值会大幅缩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ipo金融行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ipo金融行业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