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线下转型,消费金融线下转型方案

作者:教营金融网 2024-12-09 09:42:0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消费金融线下转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消费金融线下转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风口上的消费信贷,如何打出“线上线下”组合拳?

中国目前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的市场主体主要为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以及互联网金融机构。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渗透,三类主要市场主体均开始尝试“线上线下”同时发力,在不同的消费场景下,探索更好地在消费金融领域保持竞争优势并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消费金融线下转型,消费金融线下转型方案

一、做强品牌仍是商业银行消费金融业务“触网”的关键

商业银行的消费金融业务,主要包括向客户提供信用卡、汽车贷以及消费贷等服务,一般由银行基于申请资料向客户发放线下信贷。

在互联网金融浪潮冲击下,信誉良好、庞大的零售客户基础、大量的物理网点布局以及相对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逐步成为商业银行从事消费金融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必须看到,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商业银行传统的线下渠道正在萎缩,传统客群有所分化和流失,发展消费金融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正在被削弱。针对这一问题,《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银行业要把创新贯穿科技工作始终,全面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积极把握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构建银行业互联网金融生态,积极推进核心应用体系改造升级,助推银行业务转型升级。

在发展战略上,《指导意见》以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传统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浪潮下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包括消费金融业务在内的主要科技策略,具体包括:第一,渠道体系方面,以网络化、移动银行为方向进行体系优化,主动迎合信息科技时代下客户对于银行接入渠道的偏好;第二,产品体系方面,以虚拟化、便捷化和个性化为中心进行体系重构,为“客户自定义”预留空间;第三,信息系统方面,建立基于数据挖掘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以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目标。在业务策略上则着重强调“互联网技术和思维”与商业银行业务的深度整合,逐步将互联网特性运用至渠道交互、客户营销、产品服务、风险合规等工作方面,加速网络时代商业银行新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在具体业务措施上,目前,各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均依托上述科技和业务策略,推动消费金融业务模式在网络时代的线上转型。一是成立消费金融公司。剥离消费金融业务并按照市场化原则运作。二是创新信贷产品。除利用互联网改造贷款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外,还积极创新信贷模式,改进信用评估和缓释渠道和机制,扩展客户群体。三是延伸消费场景。与购物、装修、旅游等电商平台展开更深入的合作,提高客户粘性。

二、目前看,一些传统消费金融公司探索定位中低收入人群,并与互联网企业展开合作

一般来说,消费金融公司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向消费者提供贷款。一是现金模式。审核消费者的申请资料后,直接向消费者提供贷款。二是代付模式。与购物平台或商户合作,将贷款资金支付给购物平台或商户,再由后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最后由消费者分期偿还贷款,即将消费金融嵌入到消费行为当中。互联网金融浪潮与居民消费升级的相伴而来,令传统的线下消费金融业务模式已经无法有效适应展业需要,面临转型升级压力。特别是目前部分消费金融公司仍以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叙做业务,其市场定位和业务重点亟待明确。

目前看,消费金融机构在发展战略上面临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索,第一,功能定位方面,探索差异化的客户定位原则,进一步下沉客群,与商业银行构成错位竞争、互补发展。第二,风险控制方面,探索将传统银行征信数据、基于互联网特征的资信数据资源进行有机结合以更好管控风险。第三,业务创新方面,探索借助于大数据技术进行消费行为研究和精准营销,优化产品设计和客户管理,提供更贴合客户需求的信贷产品。第四,运营管理方面,探索构建综合化业务处理平台,提升中后台运维支撑力。

在具体业务措施上,一方面,有的消费金融公司目前已逐步采取与互联网平台合作的方式,借助后者的平台流量开展消费金融业务,从传统的线下渠道向线上渗透,进一步扩大中低端客户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有的消费金融公司开始将业务重心转移至耐用消费品贷款、装修、教育、医疗等消费品贷款上,并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以期在客群分层以外形成更有针对性的产品细分市场。

从生产型向消费型社会转型,转变会带来多大市场冲击?依靠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结构消费?

生产的终极目的是消费,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才是最健康的正途。大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不走霸权道路,必然主要依靠内部消费,出口辅之。中国经济体量如此之大,且会越来越大,出口不足以支撑,别国也难以承受,所以还是以内部消费为主。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银行业该怎么转型发展?为什么?

互联网金融目前来看冲击不到银行业,互联网金融目前对基金行业的冲击很大。

这和国内的金融市场体系有关系。

中国的银行业非常集中,可以看到五大国有银行和上市股份制银行占了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其资本实力、品牌认知、网点优势都非常明显。

而且银行业是典型的二八现象,即80%的业务来自20%的客户

所以银行业是非常重视大客户,对优质大客户的服务现在倒是越来越多元化,充分满足大客户从财富管理到公司融资等等的各种需求。

而互联网的是典型的散户经济,靠非常分散的散户资金来扩展业务。

举个栗子:

如果一个互联网金融公司有100万用户,平均每个用户存款是1万元,那就是100亿存款。

而一个银行,1万个客户,平均每个客户存款3000万,那就有3000亿的存款。

财富毕竟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上,世界上5%的人拥有的可能是95%的财富。

马云: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实际上:银行不改变,余额宝自己改变了自己。。。从一开始6%(一开始估计不少不明真相的小伙伴以为是把钱存马云这里 马云给自己利息。)后来一路跌到4%(天弘货币基金这个名字开始被熟悉)到现在2.3%左右已经是食之无味弃之也不可惜的一个活期而已。

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步认识了货币基金,认识了智能存款,甚至见识了一些小民营银行5%利率以上的存款。余额宝的受益已经可有可无了。


面对互联网的冲击,银行需要转型吗?

不需要!

原因如下:

  • 银行是国家严格批准设立的,银行牌照的稀缺性,让银行躺着都能赚钱,而且赚了几十年。
  • 只有银行能吸收公众存款,获取低成本的资金,其他行业哪个能得到零点几的低息资金,只有银行。
  • 银行从诞生以来都认为自己是金融业的老大,地位稳固,牢不可摧。转型?不存在的!老大不转型,老二老三就算转型也不会成功!
  • 互联网对银行有冲击吗?一个政策下来,所有的冲击都会被击溃!
  • 网络支付对银行转型有影响吗?拜托,再怎么转,钱还得在银行的账户,只不过多了一些中间环节,银行少赚钱而已,这点钱,银行压根看不上好吗?
  • 银行网点排队严重,办理业务慢?什么鬼?你在银行存一千万试试?让人瞬间体会到有钱人的特权!
  • 转型太累,一旦转型不成功还得背锅,何如维持现状,赚点钱养家,活着不好吗?

有这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你说转型干嘛?

 我觉的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多元化、金融产品多样化、客户金融需求个性化程度不断深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和收入结构正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积极主动实现资产负债多元化和盈利多元化是商业银行的明智选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消费金融线下转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消费金融线下转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